家长通道
HD Beijing School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

赫德节气故事:一年的二十四次相遇之寒露故事

收藏本页
2019 - 10 - 1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其中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

和对深厚文化的尊重。

北京赫德孩子们的教室生活,

始终和四季时节紧密联结在一起。

欢迎收听北京赫德常丽华校长

讲给孩子们听的节气生活—寒露。



也欢迎您在喜马拉雅关注常丽华校长的

“二十四节气生活”,

和孩子一起在诗词和故事的流转中,

度过不一样的四季。


常校长的二十四节气故事之

寒露


今天是寒露,秋天的第五个节气。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更浓,气温更低,故为寒露。

 

白露节气,我们看到的是“露”。寒露节气,我们感受到的是“寒”。



先来看看“寒”这个字。这个字最早是金文,是一个会意字。“寒”的宝盖头表示房屋;房屋中间有一个“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的形状;下面两横表示室外已经有“冰”了。

 

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室外,天寒地冻;室内,人却没有保暖的物品,只能蜷缩着以草避寒。

 

说到寒的成语,真是数不胜数。天寒地冻不寒而栗唇亡齿寒、十年寒窗、寒蝉凄切、秋月寒江……只是听一听,就觉得挺冷的了。在一切都匮乏的古代,生活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我们的先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旧创造出了那么多的美好,这奇妙的汉字,那深奥的河图,宇宙星象,天地万物,被我们的先人一一抚摸,世界因此有了温度,有了无限的可能。

 

寒露已至,在我们丝毫不为寒冷担心的今天,我们要向先人致敬,感谢他们的创造和坚韧。我们会去探究这古老的文化,不是守旧,而是用新的方式去传承,让我们能在今天生活的更好。

 

寒露在公历的 10 月 8 日或者 9 日。今年是10月8日。在古代黄河地区,寒露有三种较明显的物候:



一候鸿雁来宾。在白露节气,鸿雁就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来者为"宾"。雁南归,万物收藏,寒秋来,遥望家乡。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古时,人们见海边多了蛤蜊,其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所以有雀入大水为蛤。其实,这是误解。



三候菊有黄华。菊花迎来自己最盛大的季节,已经开始开放了。“华”即为“花”。

 

所以,如果要为寒露找一个代言的动物,那就是大雁了。大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一无二的位置,是任何鸟儿都不能替代的。比如,古人结婚的时候,男方都要送活的大雁给女方,因为雁一夫一妻,从一而终,失偶的孤雁,往往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



大雁还有一些特点,也是让人敬畏的。比如大雁飞行时,会排成“一”字或“人”字的雁阵,这是因为大雁飞行的路程很长,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就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不但形成了整齐的队伍,还节省了自己的体力。

 

如果领头的大雁疲倦了,他会返回队伍的后面,由另一只取代,以保证顺利飞行。队伍后面的大雁,会以叫声鼓励前面的小伙伴不断前进,以保持雁阵同样的速度。

 

如果雁生病或受伤了,就必须离开它的队列,但同时,也会有两只雁留下来协助它,等它健康以后,它们自己组成队伍再开始飞行,或去追赶上原来的队伍。

 

多让人感动啊。轮流带队,分工协作,相互照顾,从不抛弃……这些了不起的品质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遗憾的是,因为环境等各种复杂的原因,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看到雁阵了。那就看看这几张图片,遥想这最后一批“宾客”怎样一路南飞,怎样面对路上的艰辛,又是怎样的去解决问题,最终飞到它们能过冬的地方。并且,让我们一起祝愿,等到明年春天北飞之时,雁们都能回到它们出生的地方。



为寒露代言的植物呢?菊花当之无愧。昨天重阳节,我们说到菊花是长寿之花。在中国文化中,菊花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还记得屈原吗?他说自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喝露水、吃菊花,其实他说的是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君子品行。

 

在赫德,三年级的孩子们总会在这时候穿越一个叫“采菊东篱下”的菊花课程,并亲自研制菊花茶。那时候,我们再单独聊一聊菊花吧。





最后,到了我们的诗词时间。第一首诗是王勃的《山中》。



寒露已到,天,真的冷了!你看,秋天的风吹过来,漫山的黄叶零落乱飞,一如诗人的悲愁。

 

王勃,这位被称为天才的少年,此刻,已经从首都长安,流落到了四川。离开首都,王勃有多不甘心啊,他把自己的羁旅愁情注入到滚滚长江中,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竟仿佛也因为自己的伤感迟滞不流了。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王勃心心念念的,还是希望回到万里以外的家乡啊。

 

可是,这次游历,毕竟给了王勃更开阔的视野,所以,再细细地读这首诗,有没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这滚滚长江,这万里念归,这秋日高风,这山山黄叶,每一个词语,每一幅画面,都是如此的空旷、辽阔和高远。

 

所以,我读这首诗,感受到的不是悲伤,而是一种气度。况属高风晚,山黄叶飞。这样的境界,让人着迷。

       

第二首诗,是黄庭坚的《鹧鸪天》。



面对不如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反应。王勃直抒胸臆,留下了为数不多却气势恢宏的诗篇。黄庭坚呢?他此刻也是被贬,心情烦闷,开始借酒消愁。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重阳过后,深秋天寒,黄色的菊花竞相开放,我们在一起赏菊、饮酒、赋诗,好不快乐。朋友啊,请你不要停下手中的酒杯,把杯中的酒喝干吧!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喝多了?醉了?没关系。风雨中吹起笛子,头上插着花,再把帽子倒过来戴,实在是太开心了!

 

这是上阙,是劝酒之辞,劝自己,也劝朋友,到酒中、花中、音乐中寻找快乐。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有的小朋友说,哎呀,真糟糕,就是一个酒徒!真是这样吗?我们再来看看下阕。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诗人说,我啊,只要身体健康,能吃能睡,能歌能舞,即便一头白发,也有菊花相伴,任你岁月无情,又能拿我如何?

 

这是多么的豪放与豁达啊。

 

一醉解不了千愁,但诗人郁郁不得志时,仍旧对生命,以及生活中的鲜花、音乐、美酒充满了热爱。

 

那么,在这两首诗里,你又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网站内容归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