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通道
HD Beijing School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

赫德小学艺术教育课程 | 一场拾阶而上的“蜕变”之旅

收藏本页
2019 - 05 - 30


他们用画笔记录春天的风和秋天的气味,

用颜色呈现贝多芬的宁静与激昂……


他们学习马蒂斯泼洒色彩,

思考波洛克与吴冠中的不同……


他们穿过肯尼亚的草原,

手作印度尼西亚的蜡染,

在玻利维亚的天空之镜中,见天地自我……


蒋勋说:“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严肃的训练,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在成为艺术家之前,要先为自己准备丰富的,人的感觉。”


这就是北京赫德的艺术老师们在设计艺术课程时所信奉并行动的。在我们的艺术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孜孜不倦地探索并感受,日复一日,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窥见蜕变。



北京赫德学生艺术展--“蜕变”

在国际日活动之际开幕

地点:教学楼负一层及大厅

敬请参观,您的关注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从预备班到四年级的所有学生,都会从自己本学年在中外方艺术课上的作品中,各选一件参展。”北京赫德艺术老师说,“我们之所以做‘蜕变’这个展览,主要是想让孩子对艺术展这个概念有个全局观,知道如何挑选作品、如何布展、如何看展……这是艺术素养很重要的一部分。”


事实上,沿着孩子们的作品细细观看一圈,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蜕变”,更是北京赫德艺术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环环相扣和螺旋式上升。


北京赫德的艺术课程通过中外方老师相互合作,同时与中英文课程大主题相联系的方式,综合艺术理论、文化素养和动手实践各个层面,帮助孩子生成有深度的艺术全球视野。


下面我们就跟着赫德的艺术老师们一起来看展,听听这些展品背后的创作故事,了解北京赫德艺术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细腻“心机”。



“我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会参考两个大框架,一是教育部的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大纲,另一个是英国国家艺术课程大纲。”俞佳老师说。


而在艺术理论方面,老师会引导孩子们沿着“艺术元素”(Art Elements)和“设计原则”(Design Principles)两条主线在不同的年级进行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这意味着在不同年级,孩子们可能都会遇到关于形状的学习,但课堂的深度却是年年递进的。


艺术元素(Art Elements):线条、色彩、形状、立体形态、纹理肌理、空间和色阶。


设计原则(Design Principles):平衡、花纹、统一、韵律、运动、重点和对比。


1.预备班:打开感觉,迎接艺术


对于预备班的孩子们,年幼的孩子本身就对感觉非常敏锐,在这个阶段,老师认为学习艺术最重要的是打开五感,通过观察生活去理解何谓艺术、何谓艺术家。


英文艺术课程在设计上与英文主题项目有很大的关联性,最近,全校孩子都在学习“国家”这个主题,每个班级学生研究的国家各有不同。因此Steven老师针对每个班级学习的国家都设计了不同的艺术活动,来帮助孩子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特色。


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老师也会考虑到所用材料的多样性,“我使用真实的羽毛、粘土和沙砾等材料,去开启孩子多元的感触和想象。”Steven老师说。


这是在学习英文主题“栖息地”时,孩子们以农场为主题做的拼贴画。Steven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观察天地房屋等等的颜色,加以讨论,最后再做出各不相同的成品。

这是在学习了如何认识点和线之后,俞佳老师带领孩子们做的“点线组合”的创意作品。


在孩子们对“点”和“线”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俞佳老师又引导他们去观察26个字母的线条特色,并且要到生活中去寻找这26个字母,最后以“隐藏的字母”为主题设计一幅综合作品。


“这个过程中,需要孩子有解构和重构的能力。他们需要去观察和分析字母的线条,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字母的线条,并且把二者相联系,重新组合构成。”


2.一年级:激发创造力,理解艺术


在预备班时期,课程重视对感官和感受的打开,到了一年级,课程开始把重点放在“创作的能力”上。


“在这个阶段,我们引导孩子天马行空的创造力,让他们使用已经被打开的感官在吸收之后创造,并理解艺术是创造。”俞佳说。


这是在一年级,孩子们接触到“透视”的理论,通过研究静物画,孩子们理解画面中的遮挡关系以及远近(透视),并联系中文课程中的海洋主题,进行鱼群的绘制。



这个关于面具的学习是一年级孩子在一个阶段学习之后的综合性作品。“在进行了一学年关于创造力的学习后,孩子们要为二年级开始研究的‘文化’做准备。面具这个作品,就是一个帮助他们承上启下的教程。”俞佳说。


一年级的英文“国家”主题下,Steven根据每个国家的文化特色选择了不同的创作主题,在课堂上,他会结合主班老师所讲述的国家文化,给孩子们展示每个国家在艺术上的特色纹饰、徽标、地理特点等素材,来丰富孩子们的创作灵感。


“他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丰富的素材挪为己用。”Steven说,“同时我也注重让他们可以学习处理多种材料,从平面到立体,并感受色彩的碰撞。”


3.二年级:探究创造力的源泉“文化”


在预备班“开发感受”,一年级“推进创造”的基础上,“我给二年级艺术课设计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创造的一大灵感源泉是文化’。”俞佳说。


Steven带领孩子们学习了Kandinsky的艺术创作之后,孩子们也试着用与音乐相类似的性质去表现抽象主义,他们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将感受到的情绪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来。

配合英文学习主题“Who Am I”,Steven带领孩子们探究自我的特质,并采用多媒体的形态进行艺术创作,同时在这个课程中孩子们也会继续学习如何使用水彩等技巧。


“一年级的孩子是在平面上去理解‘透视’的,到了二年级,我们就在立体空间中去表现透视。”俞佳说,“这是配合中方全课程的‘秋天主题’,孩子们的立体创作。”


关于“平衡”这个设计原则,在二年级的课程中是如何涉及的呢?


“首先我们会去了解平衡的种类,比如对称平衡、不对称平衡、放射性平衡,都是什么样的。然后我们尝试去用粘土创作的时候要注意‘平衡’的应用。”俞佳说。


4.三年级:探究创造力的源泉“自然”与“生活”


三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创造力的另一个来源是自然和身边的生活。”


在三年级,“我会用一部分课时来带领孩子们理解不同的职业,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世界并思考未来可以为这个世界的改变做些什么。”俞佳老师说。


这款智能手机是俞佳老师带领孩子们在进行了上述课程之后做的“工业设计”练习。


在英文大主题“All About Me”下,Steven带领孩子讨论自己身边的家人和社区,并在创作作品时学习了浮雕技艺。


“孩子们会先将自己的灵感进行讨论分享,并在平面上画下设计图和背后的故事。”Steven说。他拿了一幅学生的作品,上面写的是:“这朵花意味着我们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在三年级学习国家主题“希腊”时,Steven带领孩子们创作了希腊风格的器皿。


“除了将带有文化特色的花纹、图案介绍给孩子们以外,我们还会学习粘土制作的各个工序。很多专业词汇是在艺术课上才可以学到的,配合实践,孩子们在艺术专业领域的词汇量也在扩充。”Steven说。


这是三年级艺术课和设计思维课的一次跨学科合作。“艺术课上,孩子们去理解立体形态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并合作学习如何搭建农场。”俞佳说。设计思维则讨论“如何给动物分区使喂养更高效”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话题。


5. 四年级:探究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四年级学生在英文主题课程中学习了“蒙古”和“印度尼西亚”,Steven带领他们用具有两个国家文化特色的花纹制作了蜡染。


作为设计原则之一,运动是孩子们在每个年级都要研究的概念。上面是四年级学生制作的“弓箭运动”和“足球射门”。


“在预备班,我们研究运动表现时会配合‘手翻书’的艺术活动;到了一年级就是四格画面来表现连续动作;二年级我们绘画跳舞的人,研究如何在静态画面中呈现一个动作表现;三年级我们制作卡通书,在平面空间里研究运动线;到了四年级,我们开始尝试在立体空间里制作运动表现的雕塑。”俞佳说。


同时在四年级,俞佳也会引领孩子们用走马灯的形式制作平面上的线性运动。


而到了五年级,我们就会在艺术课上去探究世界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和影响。


Steven老师强调:”我相信艺术是没有疆界的,当孩子们学习艺术理论和技巧并且创作他们令人惊喜的作品时,艺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每个孩子都能自由使用他们的想象力。“


“蜕变”展出的作品只是这一学年孩子们创作的一部分,但是可以看到北京赫德艺术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细致用心。老师们不仅按照“大主题”及“螺旋式上升”的原则设计课程,保证孩子们在跨学科的环境中将知识串联成网,还要将适合该年龄段的“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渗透到课堂上,保证孩子的艺术技能与素养“双在线”。


参观完“蜕变”的所有作品,收获的感觉恰如其名,这是一场关于艺术的蜕变之旅,孩子们沿路拾阶而上,成长自己愈加饱满的艺术视野。


正如《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Marcel Proust曾写的:“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在于形成新的视野

网站内容归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