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北京赫德中方艺术孙淑芹老师
Today is "Major Cold", one of the 24 solar terms in Chinese tradition.
The last term of winter, also the last term of a year,
students of HDBJ in different grades had some special learning
by chanting ancient poetry,
writing poems and cooking delicious food
to experience this solar term.
Let's take a glance and enjoy their brilliant works.
今天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地球即将完成绕太阳一周的任务,
意味着一年终了,一个圆满的循环。
小寒大寒,都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
九九歌中说,“三九四九冰上走”,说的就是这段时间的特点。
咱们老祖宗说“物极必反”,大暑热到极致,
就要立秋了;大寒冷到极致,就要立春了。
同时,大寒作为节气的特别之处还在于,
它是春节的前兆——在这刺骨的寒风中,
大寒让从现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都带上了节日的味道。
今年的大寒,正值腊月初八,那首腊八歌还记得吧?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寒冷的日子,也是希望的日子。
点击这里
观看视频赫德同学的作业展示——
自制腊八粥
点击这里,观看赫德孩子的诗词唱诵
《江雪》
演出 ——北京赫德学前A班
向日葵教室的孩子们
32岁那年,柳宗元参加的改革失败,
正值壮年的他,被贬去偏远的永州做官,
一待就是十年。永州位于湖南南部,
气候湿热,极少下雪,
为什么柳宗元却在永州写下了这首《江雪》呢?
先看第一句,柳宗元写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寒风凛冽,大雪漫天,莽莽苍苍的群山之间,
别说山路上看不到人影,连鸟儿也飞得不见踪影。
“千山”“万径”让我们看到了群山的辽阔,而“绝”和“灭”字,
则让我们一下子置身于极寒、萧条、寂寥的冬日群山中。
在看后一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山峦之下的江面上,漂着一只小船,
船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正在漫天风雪里孤独地垂钓。这江心的一只小船,
在重重山峦的映衬下,更显得渺小,
老人钓的是鱼吗?
不是,老人钓的是满江的大雪。
所以,柳宗元为什么在很少下雪的永州,
写下了中国古诗词中最冷的一场雪?
这是诗人心里的雪,是孤独,是悲伤。
但更是诗人的宣言,是诗人面对磨难时决绝的勇气:
独钓寒江雪!
即使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是儒家的坚守与担当。
生活在永州的10年,柳宗元生活极为艰苦,
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
这十年中,无法济苍生,
他就把精力都放到了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
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在他留下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少雪的永州,在诗词里下了一场大雪,
留给后人一个永恒的、清瘦的身影,
极寒之中,散发着兰花清幽的香气。
课堂上,和五年级孩子讨论这首诗时,
孩子们最初感受到的,
只是诗人的孤独、寂寞。我提醒大家回到诗歌本身,
想一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环境下,
诗人的“独钓寒江雪”里,到底还在表达什么。
教室里有一段时间的沉默。
小Y说,我能理解到诗人一种坚守。
小W说,我能感受诗人的坚守,
但同时也感觉诗人是潇洒的。
“还记得张志和的《渔歌子》吗?”
孩子们笑了,顺顺溜溜背出来。
“请问,你在这首词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渔翁?
为什么?”
讨论之后,孩子们终于理解,
《渔歌子》里的渔翁是逍遥的,《江雪》里的渔翁,
是困境里的坚守。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两个渔翁,
一个是儒家的渔翁,坚守着理想;
一个是道家的渔翁,忘情于山水。
得出这个结论,必须回到诗歌本身,
否则,词语就是空泛的。
本以为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小C的问题,
又在教室里荡起了涟漪:
“我还是不明白,明明环境很凄惨,
为什么你们得出的结论不是孤独悲伤,而是坚守呢?”
赞赏。直言不懂的课堂,才是安全的。
而孩子们接下来的一轮轮对话,更是让人赞叹。
小D:你结合诗歌本身再读一读,
一个人在寒冷、绝望的环境中,
还能独钓寒江雪,内心是有强大的意念的。
小S:你再结合背景想一想,变法失败后,
很多人反对他,但是他还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小L:如果诗人只是表达悲伤,
他就不必写“独钓寒江雪”,
有可能就直接写有多么多么悲伤了。
小A:其实,坚守和悲伤都可以。
怎么解读都是可以的。
小C就坚持说:我觉得还是悲伤多一些吧。
小K:不,我觉得,
悲伤是肯定的,孤独也是肯定,
但我们还是要看哪一种情绪更多一些。
你想一想,独钓寒江雪,是诗人自愿的,
还是被迫的?
所以,你再想一想,
是坚守多,还是悲伤多?
小C说:有一些道理,但我还是觉得悲伤更多。
小D:也许,等你经历了更多的事情之后,
你就能理解诗人的坚守了吧?
孩子们大笑。小C也愉快地点头。
我几乎没怎么说话,
只是关键处稍加点评或点拨,
思维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对话中流淌,
友好的氛围,思想的深度,
这样的课堂,润泽至极。
无论是一首诗,还是一个故事,
都要让孩子和文本对话,倾听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声音。
阅读当中同理心的培养,也在于此。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对经典文本解读的误读。
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
为大寒代言的花,当属兰花了。
这里的兰花,指的是中国兰,
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你在花店里看到的色泽鲜艳的蝴蝶兰啊,
文心兰啊,都是热带生长的,
不属于中国兰。
中国的兰花喜阴凉,
常在背阴、通风、不积水的山地处生长,
颜色淡雅。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
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
孔子在谈论“君子之道”时,经常用兰花作比喻,
就像这一句:“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意思是,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
就像沐浴在种植兰花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
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
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
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
因为孔子将君子比喻成兰花,
后人又称兰花为“君子兰”。
点击这里播放音频
我们一起来听听《孔子》这部电影的主题曲,王菲唱的《幽兰操》。这首歌,是根据韩愈的《猗兰操》改写的。
兰之猗(yī)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这首歌,在唱什么呢?
兰花的香气淡雅而不浓厚,花朵也不算艳丽,
被称为君子之花。猗(yī)猗,就是兰花绽放,
盛大美好的样子。在花团锦簇中,也独有一分典雅和高洁。
古人常以花草比喻贤人、君子,
“采花”则是重用人才的象征。
不论韩愈还是孔子,都不算是真正受到过君王的重用。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却不被国君所用,屡屡受挫;
韩愈作为文坛领袖,更是一度被贬谪到蛮荒之地。
他们都曾行遍四方,也都被“不采而佩”,两人可以说命运相通。
所以韩愈才说,即便君子怀才不遇,
即便兰花没有人采摘,也没什么遗憾的。
如果君子受到重用又会如何呢?
周文王狩猎前,曾经梦到一只飞熊,
后来他果遇到了在渭水边垂钓的姜太公(吕尚),
“飞熊”正是姜太公的号。他在姜太公的辅佐下,
成就了一番伟业。
姜太公就像被采下的兰花,散发出幽幽清香。
这首歌的最后唱道:
风雪漫天的冬日里,兰花仍然能含苞绽放,
怀才不遇的困境中,君子仍然能坚守初心。
有了这样高洁的品质,兰花才能在千百年中一直受人喜爱,
我们的文化才能传承数千年,绵延不绝。
韩愈在《猗兰操》的原词中,
并没有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兰花还是孤独而清幽的,
他写道“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今天这样屡屡碰壁,究竟是为什么呢?)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怀才不遇是君子的悲哀,也是君子的坚守)。
颇有些感伤时局的悲凉。
但是千年之后的今天,
孔子仍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导师,
而韩愈也获得了“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的极高评价。“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
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并称“韩柳”。
儒家文化绵延至今,他们的坚守并非徒劳。
所以我们才会唱起这首“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继续和五年级孩子们讨论这首歌,
在和文本、同伴对话的基础上,
孩子们又不断地链接以前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可见的迁移能力。
初读之后,孩子们能感受到这首歌写的是君子之风,
但怎样的君子之风,
无法清晰表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细读的过程,就是理解和表达都结构化、清晰化的过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小S说,我理解兰有王者之香,
不仅仅是她自身的香气,
还有她很善于向其他人学习,
你看,众香环绕着她,
她会去学习其他花儿的特点,
她一点儿都不骄傲。
小D:歌里没有这么说啊,你怎么会有这个理解?
小S:我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理解的。
关于自身经验的问题,
孩子们展开了五分钟的对话。
最后达成一个共识:先让自己隐身,
去倾听文本,和作者对话,
然后再谈自己的兴发感动。
这时候,我提醒大家,
歌词里说“幽幽其香”,
是想表达什么呢?
小S恍然大悟。原来,众香拱之,
依旧幽幽其芳,这才是王者之香。
当孩子们理解到“不采而佩”,
“采而佩之”的君子之风时,
自然就理解了“君子之守”:
守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守的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守的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守的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守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有香如故”;
……
知识和经验被唤醒的那一刻,
学习的发现和快乐,充盈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王菲的歌声中,我说,
是什么让你成为一个中国人?
是中国文化的浸染,
是和一个个伟大人物的相遇,
苏轼,柳宗元,韩愈,孔子……你的身上,
就流着他们的血液,
是这一切让你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还有,要记住啊,
比“采而佩之,奕奕清芳”更难的,
是“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所有外在的评价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评价,
以及你对自己理想和信念的坚守。
(感谢苗苗老师记录了孩子们课堂的发言和对话。)
说到节气,一定离不开美食。
赫德厨房的节气美食视频已经成了我们的明星节目,
吸引了很多孩子亲自动手,去感知节气的味道。
这一期赫德厨房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美食作品呢?
快快点击这里!
看看关大厨的匠心独运,一起做美食。
大寒美食:“寒江独钓”
北京赫德的二十四节气美食课堂,
跟着明星大厨学习节气美食,
给每个节气的日子带来不一样的烟火气。
关于大寒的节气诗词和故事,请查看往期内容,
查看北京赫德常丽华校长带来的更多节气诗词
与故事合集——《一年的二十四次相遇》。
祝大家冬日安好,我们下个节气再见。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仅限教学用途)
北京赫德五年级学生孔雀作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