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赫德学校宁波校区接连不断的好消息让人振奋,2020届毕业生已经陆续收到了6个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面试邀约。
而在这之前,本届15名毕业生已经拿到了22个来自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布里斯托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英国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有2位学生收到了华威大学MORSE专业的录取通知(MORSE专业是华威的“王牌"专业之一,专门培养复合型人才,对学生要求极高。是目前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专业之一) ,世界顶级名校offer率达100%。
众所周知,赫徳学校宁波校区目前已经有两届高中毕业生,其中2019届毕业生最终全部进入了世界排名前50的世界顶尖学府。
在如此耀眼的成绩面前,赫德学校的总督学们却毫不意外,当他们看到并参与到学生们丰富的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中时,就仿佛已经预想到他们最终的优异成绩。
但是对于赫德来说,除了期待学生们能够在18岁的时候升入一所理想的学府,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每一个赫德学子在20年后是否依旧拥有满满的幸福感:有愿意坚持下去的兴趣和热爱;有即便面对困难依然能够不懈努力下去的坚毅;有与人交往的能力;有良好的家人、朋友、社会关系……
基于此,在赫德的校园里,学什么、怎么学甚至是玩什么、怎么玩都有了极大的不同,告别了刷题的枯燥和千篇一律的统一,赫德所塑造的教育生态,是最终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及个性发展,不苛求学生们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路径,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更多的,是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激发他们自身的发展内驱力。
让学习成为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如果学习变成了一件枯燥和令人焦虑的事情,结果会怎样?
学生高考过后烧书、撕书的新闻屡有报道,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那种久被压抑后的释放和超前的放松,我们能够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理解,但回过头来想一想,这就是学习该有的样子吗?这是教育该有的状态吗?
不,并不是!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
怎样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让学习成为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让学习成为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这是青岛赫德一直以来都在实践的。
激发学生内驱力
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在赫德从来都不是畅想,而是现实。
设计思维课上,孩子们可以将天马行空的想法付诸实践,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现实的问题;
科学课上,孩子们可以从一个现象发问,直至小组协作找到最终的答案;
戏剧课上,孩子们学会用肢体、语言、动作去表达,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体会百味人生;
音乐课上,孩子们在不同国家的乐器中感受别样文化,在创作中用音乐进行表达……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孩子们最好的成长乐园。他们在尝试和探索中,离真实的自己、离最棒的自己更近一步。
当孩子们内心的那股向上的力量被激发,推动孩子们向前的便不再是“要我做”,而变成“我要做”,在这样一个积极的环境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自己每天的进步和改变而欣喜和感动,怎能不幸福呢?
让学习与生活相链接
如果你问赫德的学生,课程对于他们的最大吸引力是什么?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是有趣。而赫德的课程之所以有趣,则离不开与生活的紧密相连。
中文全课程的学习中,你会看到学生们满校园里寻找春姑娘的影子,去听、去闻、去看、去感受,在诗词歌赋中、在美术作品中、在音乐中、在舞蹈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就这样被点燃,他们的学习内容不局限于课本、不局限于教室、甚至不局限于当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得以拓展。
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孩子们从生活中的素材出发,钟表、影子、食品包装袋等等,都是孩子们研究的对象,他们学会的,不局限于基本的运算法则、公式和解题思路,而是能够用一种数学思维、数学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与孩子们之间并无距离,对孩子们来说,它是从生活中来,并回到生活中去的一种智慧。
让孩子成为与世界沟通的未来人才
我们常说,教育能够改变世界。这种强大的力量,固然不是单靠高分和成绩能够赋予的。
这一点,只要我们聚焦那些走在教育前沿的世界顶尖名校便不难看出,他们所青睐的学生,除了强调综合能力之外,还尤为看重学生身上所展现出的文化特点,因为这样的孩子,在为校园文化带来多样性的同时,还可以让自身所属的文化得到理解与尊重,从而减少不同文化间的壁垒和误解。换言之,这样的孩子,是能够与世界沟通的孩子。
因此,在赫德,我们始终坚持培养“植根中国文化,明辨笃行的全球英才”,让孩子既有中国根,又有世界魂。
英文能力是孩子们与世界对话的基础,在赫德自然格外重视。赫德所实施的分层分组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高效地提升孩子们的英文水平,但一种语言的学习,赫德更加强调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还是英文能力的提升,抑或是广博的知识面的涉猎,等等这一切,都是赫德为每一个孩子铸造的,能够在将来与世界沟通的基石。
我们清楚的知道,当下的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当下的孩子,而是在培养未来的孩子。近至十年之后,孩子们升入理想学府,远至几十年之后,他们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孩子们身上的文化烙印、持久的发展力、与世界沟通的能力,这些才是让他们制胜的法宝,才是彰显他们价值,提升他们幸福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