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外教Jonathan:用“父亲”的心做教育
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充满激情的语调, Jonathan的课堂总是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小朋友们聚精会神,紧紧跟随。
从学龄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大学教育、成人教育,Jonathan从教的17年中可谓经历丰富。然而,兜兜转转,他最终还是钟情于幼儿园教育,一干就是10多年。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还保有一份纯真,而对于教育,他更是有着单纯而美好的希冀。
除却教师这一身份,Jonathan还是两个萌宝的父亲,这双重身份的交织,促使他对幼儿教育有着更加充分、全面的认知,也让他学会了,用“父亲”的心来做教育。
01“CASA是孩子迈向教育的第一步”
之所以说Jonathan一直在用“父亲”的心做教育,一方面源于他像父亲一样,能读懂每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在教育中,他始终会以父亲的姿态去考虑,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止了解,更要懂孩子。
Jonathan所在的,是青岛赫德幼儿园的CASA班,也就是蒙氏混龄班。
“蒙氏教育本身就特别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强调充分发掘孩子自身的潜能,其实这些都是建立在懂孩子的基础之上的”,在交流中,Jonathan再三强调“了解孩子”和“懂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别。在他的理念中,了解还是停留于表面,远不足以支撑他去尊重孩子的差异、去挖掘孩子的潜能,而他所追求的,便是真正懂孩子。
“通过观察,你或许能够了解到,一个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什么行为特征、什么喜好等等,但了解这些就足够了吗?远远不够!”说到这儿,Jonathan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的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很好,比如喜欢乱扔东西、喜欢大声吆喝,可能看到这种现象,人们的第一反应会是,严厉制止孩子,并告诉他正确做法,但是Jonathan所关注的,却是孩子表象背后的东西,也就是造成孩子行为习惯不好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法,判定是该严厉,还是该宽容。
除此之外,Jonathan还注意到,有部分孩子在刚进入幼儿园时,是不善于表达也不愿意表达的,即使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也会习惯性的选择“自我消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走进孩子心底,读懂孩子,其实就更为关键,只有你关注他,并引导他跟你敞开心扉,才能给予孩子情绪宣泄的通道,这样更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虽然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包容,但其实,在某些时候,还是需要温柔的坚定,我在家里其实是一个‘虎爸’” Jonathan打趣道。都说严父慈母,父亲的这种“严”,体现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是更加理性,也更加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因为我的两个孩子都很调皮,当我需要让他们去懂得规则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我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坚定感,才能让他们意识到,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推己及人,Jonathan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也并非一味的宽容,始终是严爱有加。
遵循差异和规律,适性成长。
说到教育方法,我们曾试图让Jonathan进行总结,但他给出的答案是 “教育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都知道每个个体是不同的,那教育的方法自然也因人而异”。
其实,在Jonathan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对于自身的不断调整。就如他自己所说,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所以小至每堂课怎样用自己的情绪带动孩子们一天的状态,大至面对不同的群体,使用什么样有利的方式引导他们成长,Jonathan一直在实践的,便是通过调整自己,给予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以及一名资深的幼儿教育从业者,Jonathan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发言权的,因此,他也常常被问到,幼儿园的孩子,特别是2.5岁-5岁在CASA班就读这个阶段,孩子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
其实,即使学生家长不问,Jonathan身为孩子父亲,又是CASA班的班主任,他本身也曾深度思考过这个问题。
“CASA是孩子迈向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希望,这个阶段的教育能够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后,给予孩子们适性的教育”,Jonathan表示,从家庭的小环境进入幼儿园的大环境,孩子们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如何融入这样一个集体,从心理上、行为习惯上,为以后做铺垫和准备。除此之外,0—6岁是儿童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语言、动作、感官、秩序等等都有很强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因此,蒙氏教育之下,学校特别强调孩子的品格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中国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在幼儿园教育中,Jonathan时常换位思考,站在父亲的角度上去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最好的教育。“我相信,家长们在了解了孩子的发展规律之后,就一定会懂得,幼儿园阶段,只有奠定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基础,后期的学习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02教育是一份相互成全的事业
在来青岛赫德之前,Jonathan曾在全国各地多家双语幼儿园任教, “赫德给予我很多触动,最大的触动是这个大家庭所呈现出的对于教育的热忱。这是一份无形的感染力,让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形成合力一同往前进”。
在Jonathan看来,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职业,需要全身心投入,也需要一种信念的支撑,多年来,支撑他不断前行的职业幸福感,便来自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当看到孩子们取得进步时,那是一种对于自己努力付出的莫大肯定”,Jonathan回忆说,之前他曾教了一个孩子连续10年,10年间建立起的感情,以及一路见证学生成长的诸多感触,都是他特别闪亮和珍贵的回忆,也是他身为一名老师所能感受到的幸福感。就在前不久,Jonathan还和曾经的学生,一同在青岛度过了中国的团圆日——中秋节。现在想想,他依旧觉得很温暖。
和幼儿园的小孩子相处的这些年,让Jonathan充分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活力,而他,也在这种感染下,形成了极为活泼的性格。交谈过程中,聊起在中国的趣事,Jonathan便秀了几句太原方言,他笑称“刚来中国的时候,他曾经一度以为,太原方言就是普通话”。
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Jonathan用全身心的投入,去滋养每个孩子的成长,但他也坦言,“教育是一份相互成全的事业”,孩子们给予他的,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是独一无二的幸福,是不断的成长和一种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