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通道
HD Shanghai
上海赫贤学校

上海初中教育:小学风风光光,初中断崖下降,如何走出这个“魔咒”?

收藏本页
2021 - 03 - 08

“最好的初中,就是学校又‘鸡血’,孩子又被‘鸡’得很开心。”有个妈妈曾经开玩笑地对我说。


K12双语学校的初中阶段,是公认的“薄弱环节”。许多家长都是小学快快乐乐,初中按部就班,到了初升高时,才发现孩子根本没准备好面对高中一个比一个难的国际课程。为了提升学术,甚至有家庭初中会转回体制内。

但是初中鸡血学术就够了吗?并非如此。在这个青春期的起点,孩子开始萌发独立意识和自我主张,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发展自我的环境,而是整天“刷题”,对将来进入国际高中课程的学习有害无益。

所以,如果学校既能注重学术,又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对学习充满兴趣,该多好啊!其实这就是中国家长的终极梦想——培养有内驱力的孩子


这个目标当然不容易实现,不过最近,在以“植根中国家庭”而闻名于沪上家长圈的上海赫德双语学校,我们发现了一群这样的中学生:



“转学到赫德后,孩子回家老是跟我讲学习上的事。以前只讲怎么跟朋友玩儿,现在就会讲今天数学挑战题做了多久,连吃饭时都要讲生物课上学的消化知识。”

——8年级Ava妈妈

“……晚上我做数学挑战题时也会想:现在去睡觉、打游戏它不香吗?为什么要做题呢?但我就是一直在做题。”

——7年级Derrick同学



这些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赫德对他们施了什么“魔法”?我好奇地采访了几位学生家长,还和语、数、外这最重要的三科老师都聊了聊,试图找到赫德中学部的秘密。




01 。

“会转来赫德,是因为中文”


Ava是从一所人人羡慕的老牌国际化名校转到赫德的。我一开始有点不解,直到妈妈明确道出转学原因:“赫德的中文课程做得太好了。”

原来,Ava的爸爸是美国长大的华人,直到大学在北大做交换生才开始学中文,中间吃了不少苦头,于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从小好好学中文。

按说现在的国际化学校都很强调中文教育,Ava在原来的学校却学得不太理想:同学们下课都说英文,缺乏中文环境,而且进度不科学,1年级花了一整年才学完拼音,到了6年级的暑假作业却要阅读鲁迅的小说。上完6年级,爸妈觉得Ava再这样下去中文要退化了,于是痛下决心,把女儿转到了赫德。


二期全景

△赫德二期教学及住宿楼


转过来3个月,妈妈就感觉和女儿说话不一样了:“以前她讲中文有时会词不达意,现在词汇量明显丰富很多,还能正确运用成语。”

上次考试第一次考议论文写作,Ava以前写中文都是“英翻中”,本来以为会不及格,结果她居然考了80分!“语文老师也说,这次考试的难度其实跟公立学校相当了。” Ava妈妈掩不住内心的欣喜。


胡老师是带领Ava度过赫德第一年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听了她对赫德中学语文的解说,我顿时觉得Ava的进步也不意外了——中学语文延续小学部令人羡慕的“全课程”,用与孩子们密切相关的“大主题”如自然、生命、成长、情感等,来带动阅读和写作,但在学术性、思辨性上,相对小学有巨大的飞跃。


初中中文课

△正在上课的胡老师


比如每学期,初中生们都要读2-3本“整本书”,乍听上去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读每本书时,孩子们都会收到足足几十页的“学习单”,包含了在阅读和写作上要注意的所有问题,启发孩子在阅读这本书时思考。

家长们都担心的孩子读书“不进脑子”的问题,在赫德是不存在的。

读完一本书还不够,孩子们还要针对它写2篇文章——一篇是“同文体创作”,比如读了小说就要写一篇类似题材的小说,读了诗歌就要写诗歌;另一篇则是针对这本书的小论文。


学生作品

△走廊上的孩子们作业


更“可怕”的是,每篇文章都要改3稿以上!Ava妈妈告诉我,到最后,女儿的作业本上已经留满了红色、绿色、黑色的批改痕迹。

“我们一开始也担心过,从6年级就开始写‘小论文’,会不会太难?结果发现只要用详尽的学习单给学生搭好‘脚手架’,他们完全能做到。”胡老师告诉我。“语言是思维的天花板,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好了思辨能力,高中无论是对接A Level还是IB课程都没问题。“



02 。

数学课堂也可以很“嗨”



赫德8年级B班的数学课实在是太不寻常了。

一堂“课”足足有2个小时,可是上课期间没有一个孩子打哈欠,甚至没有人分散注意力。

课上讲的是“正比例函数”,可是看不到任何课本,孩子们分为3个小组,依次上台表达自己的认识,老师站在一边担任“配角”,只是偶尔提醒孩子面向观众,或者把孩子讲出的结论记在黑板上。

而且,因为前两组把基础知识都讲完了,第三组上台时,只能“另辟蹊径”,编出了一道新奇的数学题,更厉害的是,根据这道数学题,他们还发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定理”!

虽然我有点听不大懂知识点,但从孩子们的动作和语言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数学的热爱简直是“溢出来”的。

下课前,老师总结:“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希望大家下次都能像第三组‘专家’那样,提出一些新奇的好问题。”是的,在老师的口中,这群孩子都被称为“专家”。


初中数学课

△老师到学生都很嗨的“发现数学”课


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怎么也能这么嗨啊?而且这节课和双语学校的课程比起来,好像特别“深”,孩子们都能自己发现定理了,和体制内比起来,又格外“生动活泼”,孩子们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教这堂课的郭老师告诉我,原来,赫德采用的是“发现数学”体系,它可以说是本土的“金子”,最初是北师大一群充分考察过世界前沿教育的教育者研发的,赫德又进行了迭代,既保留中国本土数学的优势,又和国际接轨,强调探索和发现。

郭老师曾经在公立学校任教20年,接触到“发现数学”后顿时相见恨晚:“这才是真正的教数学!”后来来到上海赫德,则是跟随她的“师父”——“发现数学”的创始人之一,特级教师胡赵云,他正是赫德的数学总监。


郭美美老师

△郭老师


“发现数学”正如其名,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自己去“发现”。郭老师跟我回忆了8B班第一节数学课的情形:孩子们的桌子上空空荡荡的,只有一张《学习单》,上面列出了一系列问题,等待他们去填满。

“而8B班的孩子呢,大部分都是本学期刚从公立学校转过来的,哪里见过这阵势,一开始都惊呆了,完全不敢动,还有人跟我要课本,但课本和辅导书都是‘禁止使用’的。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开始一点点填,渐渐发现有些问题还是能填出来的……”

仅仅3个月后,正如我们所见,这些“不敢动”的孩子就开始提出新奇的想法,在课上发明自己的定理,甚至写出数学小论文……最近的期中数学测试中,8B班的成绩平均提高了20分,但和他们迸发出的主动性和热情相比,学习成绩的提高真的就是副产品了。


数学论文

△赫德还有学生撰写了数学论文发表在杂志上


郭老师跟我解释了“发现数学”的秘密:“我们熟悉的数学课是老师告诉你一个公式定理,你用它去做题,看似清晰快捷,但事实上,没人愿意让别人告诉自己怎么做一件事,每个孩子天生都是想去探索和创造的,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有成就感、人生有意义。

“而今天能在数学课上提出一个好问题,明天就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提出更多的好问题,我们就是要培养这些会提问题、会研究的人,所以把学生们称为‘专家’,也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专家。”这也是“发现数学”的培养目标。



03 。

一个外教可以有多敬业?


赫德ELA(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负责人Jay 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最敬业外教”之一了。

和我们印象中那种三五年就走人的老外不同,Jay是位有足足31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南非、新西兰和澳洲都教过书、当过校长。他在中国也已经待了16年,从赫德设立初中部开始就一直都在;

而且,他和我们印象中那些“呕心沥血”的中方老师没有两样—— 比如教ELA时,其他学校只遵循美国的“教学大纲”Common Core就完事了,Jay却和赫德其他ELA老师一起,亲手制作了一个足足100多页的“Sino Core”(中国教学大纲)。

“学第二语言一定会受到母语的影响,”Jay告诉我,“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常犯的错误,其实就是他们大脑里的‘中文神经通路’在影响英文学习。Sino Core就是把这些易错点找出来,给他们对症下药地提供简明规则,给老师提供教学策略和捷径。”


ELA

△Jay和学生们在一起。注意他那条有趣的领带


再比如,双语学校一般不重视语法,导致很多学生高中要去补课,赫德的ELA对语法却十分重视,而且绝不是机械讲授语法,会把“母语者为什么这么说”的原因解释清楚,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构建正确的语法结构。

有这么好的老师,赫德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能突飞猛进。他们从6年级开始就能用英语写诗歌、歌词和新闻,比如下面这首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学习大作战”,实在幽默诙谐,又有画面感:


9年级的诗歌演讲会更是让我见识了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和创意。他们可不是简单地讲述诗歌就够了,而是要“扮演”一个诗中的次要人物,重新把诗中的故事讲一遍。


为此,需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意义、诗人的个人经历……当然,还要投入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一位女生在分享著名诗人罗伯特·海登的《Those Winter Sundays》时,就化身诗中并未出现的“母亲”,先是三言两语把大家带入家庭压抑的气氛中,接着话锋一转,揭露了诗中未曾言说的秘密:原来,诗人是被收养的,而养父之所以有时易怒,是因为看到他会想起自己早夭的孩子。虽然是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不禁也被其中复杂的亲情打动了。


就在这堂课上,我们也见识到了Jay对语法“令人发指”的重视——有个学生讲解自己最后一个论点时,随口用了“at last”,Jay就马上指出,陈述最后观点的时候应该用“lastly”,“at last”和“finally”类似,通常是指长时间的等待后的结果。我想,全班同学(包括我),都不会再把这个用法记错啦。



「写在后面的话」


讲了这么多学术,但在我看来,赫德这群内驱力十足的中学生背后,还有一些比学术更重要的东西。

有位妈妈告诉我:她家孩子学英语非常努力,有一次取得了一个小成就,外教老师就特地去买了两瓶果汁,一瓶给孩子作为奖励。“最重要的是,老师还跟我碰杯!”孩子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到现在,果汁瓶子还留在家里的车上。


初中生


Ava中文有这么大进步,妈妈非常感谢语文老师,可胡老师却说,这多亏了Ava所在的那个友善热情的班级。她沉浸在一种人人都爱学习、充满鼓励的氛围里,就慢慢地“打开了”,从觉得中文难,到开始积极地学习,表达自己。

“孩子们在学校里越安全,越放松,就越愿意学习。”郭老师也这样和我强调。看来,赫德这个能让孩子充分发挥自我的安全环境,可能才是培养内驱力的终极秘密。


推荐阅读:

赫德初中升学规划:来自100多个初中家长的“灵魂十问”

教育国际化:上海的这所创新型中学让我们看到了国际教育的3.0版

中美学生差距最大的"成熟度",这所国际化教育学校是如何破解的?

赫德之光大师讲堂 | 什么样的孩子最受英美名校青睐?英国顶尖私校校长为你揭秘!

双语融合教育:通过两节颠覆性的课堂,我们看到了创新融合的双语教育理想的样子

赫德学校教育:人在中央,对话上海赫德双语学校小学部校长俞秀红

上海赫德创新教育: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在死磕“书本知识”?

国际寄宿教育|赫德学校CEO潘佳:英美精英寄宿制下的全人教育如何化解海外学习生活的诸多挑战?

中学教育故事分享:车智慧校长说再多走一里路

网站内容归上海赫贤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