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通道
HD Shanghai
上海赫贤学校

赫德明师: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者杨娟:做一个“花婆婆”,将美好编织进孩子生命

收藏本页
2019 - 11 - 18



010203



10月15日,第二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中文全课程教师杨娟,作为获奖作者代表受邀在发布仪式上发言。她的长篇小说《青春恰自来》获得了本次评选中“作家创作奖(长篇)”中的“佳作奖”。当杨娟婷婷袅袅地走上演讲台,现场所有人都想不到,这样一个瘦小的女子,身体内竟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而杨娟的故事,也并不仅仅是一名儿童文学创作者那样简单……


On 15th November 2019, the press conference for the second Cao Wenxuan Children's Literature Award was held at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Exhibition & Convention Center. Linda Yang, a teacher of Chinese at HD Shanghai Bilingual School was invited to give a speech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award winners. Linda’s novel Springtime Arrives on Its Own Thrive won the Award for Excellent Work after a rigorous process of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When Linda Yang stood on the podium, everyone was impressed by the huge energy hidden within her tiny body. She is a respected autho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well as a dedicated teacher and a sensible parent.



04


杨娟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

中文全课程教师


杨娟,全课程研究院核心研究员和培训导师,深度参与中文全课程教材编写,曾经受邀在新经典大讲坛做专题分享,并多次受邀去山东、新疆等地做课程培训。热爱孩子,热爱教育,把教育当成一生的梦想。


热爱儿童文学,热爱写作,即将出版的作品有《把信写给林小夏》(接力出版社)《十七岁的落日》(牧神文化传媒)。长篇小说《青春恰自来》获得“曹文轩儿童文学佳作奖”。希望能成为一个“花婆婆”,把美好的故事、经典的儿童文学种进孩子的生命。



她是创作者

写一个大距离、星之光的故事



在杨娟的个人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愿成为一位‘花婆婆’,将美好的故事、经典的儿童文学种进孩子们的生命”。


可在一开始,杨娟的心愿并非成为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而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向着成为卓越教师的目标而不断奔跑。在第二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新闻发布会上,杨娟也是以“业余创作者”的身份出现。可偏偏是她的《青春恰自来》,从1000多部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拿下了本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中“长篇佳作奖”的第一名。













05



在发布会上,杨娟数次提到自己的“幸运”。


但在这份“幸运”背后,杨娟与儿童文学的不解之缘,离不开她投身教育事业的岁月与经验。


2009年,杨娟第一次去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支教,那是贵州最接近川滇边缘的西北角,也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那里没有城市里的繁华,没有网络,甚至没有洁净的水,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被大雾笼罩,被子时常散发着一股霉臭味。


可就在这样一个地方,杨娟遇见了一群有着如杜鹃花般一样脸蛋的苗族孩子,他们贫穷、瘦小,平时上个学都要翻山越岭一两个小时,回家还要帮着干活。



06



自然风光的纯净与丰饶,现实条件的艰苦与贫瘠,二者形成的强烈反差深深镌刻在杨娟心上。与此同时,她还从孩子们眼底暗藏的光亮,看见了他们心底的渴望与梦想,就好比阴暗潮湿角落里的朵朵苔花,却从未因阳光照射不到,就不精致地绽放。


支教的时光匆匆流逝,杨娟回到了原先的工作与生活,而去年走红大江南北的一首《苔》,一下将杨娟拉回到了那段与石门坎孩子在一起的岁月。



yangshi


2018年2月,石门坎支教老师梁俊带着班里的孩子

走上了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

一首纯净的《苔》,唱哭了全国数亿观众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开。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听了这首歌,杨娟哭了很久。她想起了在石门坎支教的日子,也想起了那里身处苦难中、却始终心怀梦想的孩子。


一个声音一直在召唤着她——去写一个故事吧,去写一个让你真心喜悦的故事,或者用杨娟的话来说,“去写一个‘大距离、星之光’的故事”。“大距离”指的是,你是别人生命的参与者;而“星之光”则意味着你的故事也可以照耀别人,可以带来爱与希望。



07



”爱与希望“,本就是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在杨娟看来,真正经典的儿童文学,不会像快餐式儿童文学那样一味俯就,只是迎合孩子的趣味;也不会像某些成人文学那般,只是揭露世界的残酷与阴暗。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要让小读者直面人世间的苦难,却依旧从中读出希望”,杨娟这样总结道,这也正是她创作《青春恰自来》的初心。她回溯了自己在支教期间积攒的数万字笔记,前前后后又做了大量的采访与资料收集,最终写出了这部历史与现实双线交织的儿童文学作品:


上个世纪的石门坎,曾是西南文化高地,当地的足球事业尤其领先。据说,在1934年,石门坎的足球队曾经打败过当时的省长杨森所带领的号称"中国第一"的足球队。


回到现在,贫瘠的石门坎正面临着干旱,小女孩韩青苔天生右眼失明,被好心的外婆领养,却因当地盛行的早婚风俗,而面临着失学的风险;小男孩韩普军,父母早亡,被寄养在叔叔家,他痴迷足球,幻想着能重塑石门坎曾经的辉煌……


在《青春恰自来》中,面临着物质与精神双重干旱的两个孩子,在无意间找到了水源,也找到了来自上个世纪一位石门坎足球队员的日记。当孩子们不断从过往的岁月中汲取能量,也找到了人生方向。


“干旱,是每个人、每个地方、每种文化都有可能面临的处境,但也正是在这样的人生缝隙,才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杨娟微笑着说。她所盼望的,是用好的作品在孩子心底播下爱与希望的种子,让孩子成为美好事物的中心,唯有如此,未来可期。



她是教育者

将美好不停编织进孩子的生命



最初,杨娟选择加入上海赫德双语学校,是因为赫德学校总督学李振村老师的一句话,“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中文全课程做得很好”。作为一名深耕于中文全课程的教师,杨娟被这个平台深深吸引。


在加入这里以后,杨娟兴奋地发现,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图书馆储藏着大量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每学年举办的图书周,也会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进行分享。


如此丰富的资源与营养,完全契合了杨娟现如今“一边教书、一边创作”的想法。而中文全课程的教学创新也好,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也罢,其实也都是滋养赫德孩子们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08



杨娟用“与儿童生命的同构性”来形容中文全课程的意义,它倡导“全人、全方位、全时空、全身心”的学习方式,具有大主题、跨学科、项目式的特点,也离不开海量阅读的积淀,更重要的是,在其中习得的一切终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回溯到孩子的真实生活,实现与孩子生命的同成长、共进步。


在最近的一节全课程的课堂中,杨娟为二年级的孩子们讲述了绘本《敌人派》,这是一个小男孩小杰将所谓的“敌人”变成好朋友的趣味故事。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并非毫无缘由,而是针对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小团体”的现象,鼓励孩子们回溯自身,进行自我反思与改善。


通过后续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将被鼓励打破固有的社交圈,和那些原先还不那么熟悉的同学共同完成一个挑战或一件作品,并在“好朋友日”进行展出。


孩子们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已经学会的沟通技巧,扩大自己的朋友圈,甚至走近自己不喜欢的人。因为在与不同人的互动之中,“我”才能成为更大的“自我”。













0910



在整个过程中,精美的绘本、有趣的故事乃至经典的儿童文学都在孩子面前一一舒展开来,学习字词语句、领略文学性与艺术性是基础的目标,更高的层次在于不断让孩子在故事与自身之间回溯,向着一个更好的自我不停迈进。


在“做更好的自己”主题中讲述《香草女巫》绘本故事之时,杨娟曾遇到过一个不愿开口说活的孩子。或许和没有魔法扫帚而总是迟到的香草女巫一样,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敏感与自卑。而当孩子们穿越了香草女巫获得魔法而走向强大的历程,也会折射进自身,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魔法”。


当时,这个孩子就在给书中人物的信中写道——“勇敢,才是真正的魔法”,这个孩子不再害羞,而勇于表达自身,甚至主动向老师与同学坦言,自己曾经很害怕讲话,但内心深处知道,必须要勇敢起来。













11



“每个孩子的生命,就像一条经线。” 杨娟说,“教育者对于教育的热爱、精心设计契合孩子的课程、经典的儿童文学、每天的日常交往互动……这些都好比一条条纬线,而我想做的,就是不停地将这些美好编织进孩子的生命,使其日渐丰盈。”


也只有在这样不停“编织”的过程中,孩子们才会明白,自己,正是自身故事的书写者,无论这个故事是平凡、是传奇的、是温馨的……唯有拥有了书写自身故事的自觉性,才能去探索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



她是母亲

放下完美主义,坦然不焦虑



杨娟提到,在上海赫德双语学校,还有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那就是这里的教师,每个人都对培养下一代充满了热情,也努力地以自身的热情影响孩子,希望他们也能找到生命中热爱的事物,将这份热情传递。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娟选择将自己的女儿也送进了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从赫德学子母亲这个新的身份视角来看,她又有许多不一样的感悟。



12


杨娟老师与丈夫、女儿的生活照




曾经,杨娟的女儿是个无比害羞的小孩,因为英语不好,在双语教学环境中显得不够自信。但随着时光流逝,在一个尊重孩子个性、保护孩子天性的校园氛围中,女儿的成长与改变让她惊艳。


女儿从一开始只是躲在角落的状态,变成了期末剧汇演时会主动竞选主角;曾经在英文课上从来不敢发言,到现在能够用流利的英文参加演讲比赛,斩获第一名…… 点点滴滴,杨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相信这就是上海赫德双语学校“教育塑造品格”的魅力。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指向“全人发展”的,会帮助每个孩子成长为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好样子。












1314



在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从教与见证孩子成长的这些年,杨娟自己也改变了很多,从一个原来处处苛求“完美主义”的老师与母亲,成为了一个放下标准、放下焦虑的人。


她提到,这也是“后现代的课程观、教育观”所秉持的理念,就是要祛除标准,共同与孩子经历一场有关成长的冒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父母可能是不完美的,孩子可能也是不完美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向错误庆祝,让错误成为成长的契机和节点。



15



“每天你都在尽力,并且兴致勃勃地享受这个过程”,这是杨娟经常对班级里的孩子和自己女儿所说的话。孩子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书写者,而身为成年人,她明白,“要让故事本身去发生”,自己要做的,是坦然不焦虑,是将美好的一切持续编织进孩子的生命,这也是她在个人简介中所写下的,成为一个“花婆婆”真正的含义。


现如今,杨娟正在以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教学环境与创新模式为素材,创作一系列“Q Bear日记”,里面记述了一只可爱的玩具熊到不同赫德孩子家中“做客”时发生的趣味集锦,其中,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图书周、艺术周、数学贸易日、设计思维等种种日常都被穿插其中。未来,相信杨娟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让我们期待这位“花婆婆”继续写吧,写一个故事,写一个个大距离、星之光的故事!


推荐阅读:

赫德明师 | 中学科学组长刘洋:用懂孩子的心,做双语融合创新的科学教育

赫德之光大师讲堂 | 什么样的孩子最受英美名校青睐?英国顶尖私校校长为你揭秘!

教师阅读的重要性:上海赫德“卓越第一线”青年教师成长营第二期

青年教师培训课程:上海赫德“卓越第一线”青年教师成长营

小学新教师培训:开学前,赫德小学部迎来了“大学生”

网站内容归上海赫贤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