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以不变应万变,回归教育的本源,守住教育的初心——教育塑造人格。激发孩子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或是在“变化就是最大的不变”的时代里,教育能给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
Let’s return to the foundational tenants of learning and keep our original intention for education——Education Creates Character. Inspiring students to pursue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strive to be the best is perhaps the greatest gift that education can give children in an era where “Change is the only thing that never changes”.
陈俭 | 中学执行校长
陈俭女士拥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曾在普陀区教育系统深耕十六年,担任过教学校长、区学科带头人以及政府督学,后加入国内顶尖双语学校,包括包玉刚实验学校、上海领科双语学校、上海金瑞学校等,担任副校长、校长等管理岗位,在学校管理、课程开发、校本教研、教师培训、学生成长和家校合作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
前 言
加入赫贤大家庭正好满2个月,也到了和全体同仁、家长朋友及孩子们做一次深度对话的时候了。此刻,周末时光,我正沐浴在上海温暖和煦的秋日阳光里。庭院里的桂花开得正盛,幽香阵阵,沁人心脾。这岁月静好的样子,正是30年来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然而,谁又能忽视周边的核酸检测点,还有上了锁的一个又一个小店,以及国际环境的剑拔弩张?未来已来,科技革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已经远不如世界格局巨变、疫情反复难散来得更大了。
身处BANI时代,我们的孩子未来怎么办?教育能为他们准备些什么?
2016年以来,VUCA这个概念已不足以用来帮助人们理解新兴的世界变化。美国人类学家、作家和未来学家Jamais Cascio创造了巴尼(BANI)一词。BANI( Brittle, Anxious, Nonlinear and Incomprehensible)比VUCA更清楚地描绘了人们对当今世界的真实感受和看法:过去不稳定的东西在现今变得无比脆弱;人们感到了更多的焦虑;事情不仅比过去复杂,还在以非线性的方式在发展;过去模棱两可的东西在当今变得更令人无法理解。
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这似乎是我们成人需要带着孩子共修的重要而紧急的课题。因为大量的成人也没有准备好。这三年来,从教育者的角度来体会,我们感觉身边的人越来越焦虑,焦虑的人越来越多。很显然,焦虑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它不能帮助直面问题反而使问题变严重,比如社会阶层发生割裂、家庭亲子关系出现裂痕,家校关系走向互不信任等等产生的连锁反应。
周国平说:一个人如果“拥有了一个能站在超越世俗的立足点,人生便有了退路“。当我们从“仰观(俯视)宇宙之大”的视角去看世间万物就能觉悟到:人类的个体遭遇的所有发生都是必然,一切苦难都是小事,一切痛苦都会过去。以不变应万变,回归教育的本源,守住教育的初心——教育塑造人。激发孩子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或是在“变化就是最大的不变“的时代里,教育能给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
不变的是:稳定的心态
在罗伯特·戴博特(Robert de Board)所著《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Counselling for Toads: Psychological Adventure)这本书里,有个小小的游戏:假如给你一个情绪温度计,上面用1-10的刻度来区分情绪值。那么在这最近的一周里,你每天给自己的情绪打几分?在这一天里,你又给自己的情绪打几分?
怎么能让自己的情绪不上窜下跳呢?这是给每一位父母的课题,也是给孩子们的课题。稳定的情绪不但对温暖家庭氛围的建设很重要,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也影响很大。本学期,我们的老师在集会时教孩子:在一个事件发生后需要学会辨别“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情绪“。情绪导致偏见、冲动甚至伤害。只有放下情绪,一个人才可以理性地看待事物,看待他人和这个世界。而当情绪对了,看法也就很容易对了,做法也就不会太有偏差。
人生毕竟不是一场在2、3小时能演完的戏剧,它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遥远奔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成人必需放下忽左忽右的情绪,保有稳定的心态,让孩子敏感的心灵不再担惊受怕,也让孩子不再迷茫于成人多变的立场。
同样的,孩子也要通过学习,培养一颗强大而淡然的心。教育能做的,就是锻炼孩子的心理弹性,即韧性教育:对一切所愿既抱最好的期待,也做最坏的打算。一切发生皆在我可接受的范围内。面对成功与收获,视作我之幸运;面对困境,也许有失望,但绝不会绝望;也许有失落,但绝不会崩溃。无论未来怎样,既来之则安之。成人当身体力行,教会孩子不抱怨、不焦虑——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要从容淡定——这不啻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不变的是:坚定的目标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是美国历史学家、80后作家塔拉·韦斯特弗(Tara Westover)的自传体成名小说。你无法想象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学校大门的大山女孩,最后却入读杨伯翰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成为哲学硕士、历史博士……塔拉和哥哥们的童年是在自家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里度过的,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一直坚定相信有“末日迫害”的父亲要家人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她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但她坚守梦想、坚持独立思考、在常年不懈努力自学后,终于逃离了可怕的生活,进到了一个新世界。
教育告诉塔拉,生命有无限可能,不要被当下的日常所困。只要你心中有一座理想之山,坚持不懈地锻炼你的翅膀,不断努力飞近它,总有一天你能实现梦想——塔拉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但她做到了。我们更需陪伴孩子,坚定前行,相信梦想的力量,相信强大的自我可以适应无论怎么变化的未来。
不变的是:扎实的学术基础
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为人所诟病的是只见知识不见人;过度操练牺牲了人的整体成长;分数作为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数理化知识的学习,即使在双语学校的家长群里也是拥者众。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包括已本土化的佛家思想,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人强大的精神支柱,散发着东方文明的神秘魅力。“民族的便是世界的“——未来孩子们无论在哪里生根发芽,他创新创造的源泉和精神港湾的皈依都离不开母语文化。同样的,国内教材在设计数理化等课程时重视知识的架构、内在的逻辑和深度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大批中国(华裔)理科人才及远高于英美民众数学演算能力的百姓,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想在世界一流的大学学习或在世界的学术殿堂里自由驰骋,双语学校的孩子需要在初中开始逐步掌握大学认可的学术思想、学术内容、学术方法和学术语言。学校结合日常GPA、标化考试和“智仁勇“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学术素养要求搭建学生学术评价体系。学校着力开发融合课程,教师在团队合作的前提下,以高效的专业化操作方式指导和帮助孩子掌握中西课程内容的最内核、理解中西学术要求的差异、操练中西学习方式的切换……
中学部有志于在较短的时间里成为一所学术强校。我们相信我们能,因为我们背后有大力支持的家长群体和理事会,更有一个高素养、富有专业自觉的中外教师团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教会孩子学习,让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都有收获、有成长,这是学校正在进行中的重大任务。
不变的是:全面的素养养成
从短期培养目标而言,仅以美国为例,大学在选择候选人时,除参考标化考试、日常GPA等之外,最看重的素养指标是“热情”、 “个性”和“潜力”。学生参加的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社会服务、项目研究等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他应表现出他独特的生命光芒;成长是一生的课题,孩子有没有后劲要比现在的优秀更重要;但凡他用了十分热情去从事一件事,他必能找到生命的乐趣和自我价值。
从长期培养目标来讲,所谓全面素养,联合国对未来员工的要求或是很好的参照:正确的价值观、共情能力、跨文化能力、合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持久学习能力、责任担当、创新创造能力。赫贤旨在培养出得去、回得来、走得远的高素养未来人才。学校以德育人,用“智仁勇”核心价值观和LEARN(T)学术架构搭建课程和活动系统,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滋养。
生命是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枝植物,他或许生而是一棵树,一朵花,但阳光雨露或狂风暴雨都是他必需要经历的。能在惊涛骇浪中生存下来的,才会有未来。对一个个体而言,生命能达到多少高度,高素养起到的作用甚至比学术成就更为重要。当然,这可能非学校教育能达成,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启蒙。在此基础上,常常需要一个个体穷尽一生去修炼和省悟。
Education Creates Character
俄国的寓言学家克雷洛夫写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天鹅、梭子蟹和虾拉车。想象这个场景:天鹅正往天空拉车、梭子蟹往车的边侧,虾往车的斜前方,它们都在竭尽全力,车子却纹丝不动。显然,因为不同方向的原因,它们的力相互抵消,于是成效为零。同理,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孩子三位一体,通过沟通协商,制定共同的孩子成长目标。所以,一起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怀海特(Alfred North Whitehead)在《教育的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 and other Essays)里说:“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中国的传统家庭和传统学校里,多的是直升机式的父母和教职员工。但是,面对迷雾般的未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早培养自觉自愿自主发展的孩子。面对初中生,我们成人的角色该转换了:你在实施逐步放手的教育计划吗?身处BANI时代,我们恐怕没有办法为孩子储备一艘诺亚方舟,我们得教会孩子自救自助。
推荐阅读:
幼儿园园长:“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承与纳新之间,让孩子自然生长”
赫贤学校教育:人在中央,对话上海赫贤双语学校小学部校长俞秀红